本文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柱[5]芳烃与安非他明的分子识别
本文采用分子对接与位点定向诱变相结合鉴定了桃果香气生物合成中醇酰基转移酶PpAAT1的关键活性位点残基,可用于指导桃果新品种的分子选育,保持和改善桃果风味。
本文首次对酒球菌SD-2a中新型β-葡萄糖苷酶BGL0224的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开发其在食品工业中的潜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天然酚类化合物CHQ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其分子机制。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太平洋蟾蜍中预测和筛选了9种氨基酸序列较短的ACE抑制肽。其中,三肽Ile-Ile-Tyr和四肽Asn-Pro-Pro-Lys对ACE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太平洋蟾蜍有潜力作为工业生产ACE抑制肽的合适原料,并可以有效地用于治疗高血压。
玉米赤霉烯酮(ZEN)与玉米蛋白(α-Zein)之间的“隐藏”机制,为建立玉米产品中总ZEN(包括游离ZEN和隐藏ZEN)的检测方法提供了依据。
本文采用实验方法确定了鞭毛蛋白flaB对于诱导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能力最强。在体外实验中,通过PAGE,酵母双杂交和荧光分析,证明flaB和TLR5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通过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模式,并根据相互作用的氨基酸信息,采用SPR技术对13个氨基酸进行突变,最后验证其中9个氨基酸对于flaB和TLR5的分子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鉴定中国AME家族中HSD11B2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构建了11βHSD2的蛋白模型来评估基因型-结构-表型的相关性,总结了与HSD11B2突变丧失功能相关的AME患者的临床特征。